跟著中原詩歌走廊去旅行過個有情懷的五
編者按丨“目皓沙上月,心清松下風!薄伴L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海!薄叭松靡忭毐M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!薄姼枋撬驮,詩歌是燈與劍,詩歌是文人掌中的烈酒,詩歌是歷史背后的影子。
4月14日大河報重磅策劃“中原詩歌走廊”推出以來,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響應。這個五一,倘若你已厭倦了去景區數人頭,也厭倦了在朋友圈數人頭,就讓大河報帶你過一個有情懷的五一,走古道,訪舊宅,觀勝景,去“中原詩歌走廊”走一遭。
你可以撫今追昔,跟歷代詩人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;也可以去我們推薦的那些“藏在深閨人未識”的世外桃源閑逛。這些地方,都是人跡罕至、尚未開發、有些神秘的山村荒野,去那里,賞養眼的景,發靜心的呆,撒狂野的歡兒……更重要的是,你還能完全放空,讓詩情畫意悄悄走進心頭。
相關報道:開車游“中原詩歌走廊”你得拿上這份出行攻略
三陵臺古樸典雅的大門
地點:商丘梁園相關詩人:李白、杜甫、高適
梁園盛況不再三陵臺遺跡猶存
□記者陳海峰實習生陳萌萌文圖
本報商丘訊梁園(位于今商丘古城東南)是西漢梁孝王劉武營造的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!妒酚洝ち盒⑼跏兰摇酚涊d梁園“方三百余里”。相傳園中建有許多宮室,睢陽城中建有曜華宮、忘憂館、吹宮等。宮內雕龍剔柱,金碧輝煌,房舍林立,幾乎可以和京師的皇宮媲美。梁園中還修建有許多假山巖洞,開辟有湖泊池塘。梁園中各種花木應有盡有,飛禽走獸,無奇不全,風景優美。
商丘市委組織部副部長、永城職業學院院長侯衛星介紹說,梁孝王本是一個文人,又常常在此招賢納士,吟風弄月,作詩為賦。梁園自古即是文人雅士的向往地。
相傳當年李白在長安受忌,被賜萬金流放,他順黃河下游直到洛陽,并與杜甫相遇,二人相攜黃河東游,在宋州(今商丘)與高適相聚,三人同游梁園,飲酒論詩,在此創作。李白著名的《梁園吟》就是游園后的作品。傳高適20歲時赴京求官,失意而歸,曾長期客居梁園,李白更是在此居住長達十年之久不忍離開。
梁園盛景已不再,但仍有少量遺存,比較有名的是“三陵臺”“清涼臺”“百靈山”和“靈臺寺”。
4月26日下午,記者來到了梁園七臺八景之一的豫東名勝景區三陵臺。斗轉星移,歲月滄桑,三陵臺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霜雨雪,仍基本保持了原貌。如今三陵臺內各種花草樹木應有盡有,飛禽走獸種類繁多,處處鮮花碧草,鶯歌燕舞。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融為一體,令人流連忘返。
正在重建的三鄉驛
地點:洛陽三鄉驛相關詩人:張九齡、岑參、白居易、元稹、杜牧等
重建三鄉驛再現盛世唐風
□記者李曉波通訊員田義偉文圖
本報洛陽訊霓裳羽衣舞是唐代樂舞的代表作。相傳,此曲是由唐玄宗登三鄉驛,望見女幾山,觸發靈感而作。而三鄉驛、女幾山的位置都在今天的洛陽市宜陽縣三鄉鎮境內,“詩鬼”李賀誕生于此。如今的三鄉驛,正在重建,以仿古建筑為基調,將建設驛站衙門、名人故居、商鋪門店等,再現昔日風采。
據記載,隋唐時期,從長安到東都洛陽,御路官道上有眾多驛站和行宮,其中三鄉驛是長安至洛陽驛道上最大的驛站,也是隋唐連昌宮故址。女幾山是歷史名山,熊耳山余脈,山勢巍峨,今稱其為花果山。三鄉驛和連昌宮,均與女幾山相距不遠,隋唐多個皇帝曾在三鄉驛駐蹕,許多著名詩人都在此留有詩篇。
當時的三鄉驛樓的墻壁上題滿了詩,著名詩人劉禹錫也是在三鄉驛樓上看到唐玄宗《望女幾山詩》后有感而發,寫下《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,小臣斐然有感》詩:“開元天子萬事足,唯惜當時光景促。三鄉陌上望仙山,歸作霓裳羽衣曲!
后來,連昌宮遺址附近又建有五花寺,這一帶有三鄉、東柏坡、上莊、下莊、南寨、后寨、后院等村。村村相連,綠竹成園。當年的權貴名人武則天、唐玄宗、張九齡、岑參、韓愈、白居易、皇甫緹、元稹和杜牧等,在這里都有吟詠唱和的詩文。從隋朝大業年間初創,到唐代肅宗年間廢置,連昌宮見證了約年的歷史變遷,也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。
白居易安息之地
地點:洛陽龍門相關詩人:白居易、元稹
龍門香山上白居易長眠
□記者焦勐文白園供圖
本報洛陽訊在洛陽城南的龍門香山,有一處名勝與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隔河相望,這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安葬之地“白園”。彈指一揮間,幽幽千余載,詩人始終留在這里,守護著他所珍愛的這片土地。
白居易的直言進諫令他的仕途充滿坎坷,終退洛陽!皬年冎翓|京,山低路漸平。風光四百里,車馬十三程!遍L安與洛陽,西京與東都,就像一座橋的彼端與此端,幾乎承載了白居易所有的成與敗、榮與辱、樂與悲。
公元年,時年五十八歲的白居易到了洛陽,這一年的九月,元稹從浙東遷職回京,當他聽聞白居易歸隱洛陽時,便專程趕來與之相會,多年的老友久別重逢,不禁感慨萬分,兩人吃酒吟詩,暢談達旦。
元稹在洛陽僅僅停留數日之后,便迫于王命啟程上路了。白居易將老友送到洛陽郊外,方才依依不舍地告別。三十多年來,寥寥無幾的見面機會,元白二人只能以書信往來,在信中,他們談世事變遷,談得失成敗,而其中一封《與元九書》更被白居易奉為終生身體力行的人生信條。
白居易墓在香山寺東,名為白園。墓高兩米許,方一丈,有歷代的墓志。墓旁的香山寺,是詩人用為好友元稹寫墓志銘所得酬金六七十萬貫幫助修建的。
白居易活了75歲,在當時已是難得的長壽,所以可以從容安排自己的晚年和后事。他號“香山居士”“醉吟先生”,與當地友人、僧人疏沼種樹,隱居宴游,這段隱居生活也成了一代詩人的文化注腳。
地點:三門峽石壕村相關詩人:杜甫
石壕村前歷史的車轍碾過
□記者房琳通訊員顏釗
本報三門峽訊“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……”很多人會背杜甫的千古名篇《石壕吏》,卻不知這飽含詩人悲憫情懷的詩句并非虛構,石壕村自古有此名,至今仍存在。如今,離該村兩公里的地方——崤函古道石壕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。崤函古道自古以來就是中原通往關中、達西域的咽喉要道。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位于三門峽市陜州區硤石鄉車壕村,是崤函古道東段的一部分。
公元年春天,48歲的杜甫,最后一次離開老家洛陽,沿著中原詩歌走廊向西,落腳石壕村,寫下流傳后世的《石壕吏》。
還未拍掉身上的風塵,杜甫就從石壕村出發,往西南走出2公里外,站在這段古道處回頭眺望了一眼,便沿著崤函古道一路西行,從此再也沒有回到家鄉。
在古道遺址現場,一條石頭山坳里,兩條彎彎曲曲的車轍深嵌石塊上,清晰可見,讓人驚嘆。長久的碾軋,再加上水沙的沖擊,車轍已成一道小石溝,摸起來十分光滑。兩條車轍間,留下處處馬蹄痕。
神秘的古道并不孤單。在古道周圍,眾多的歷史遺存陪伴左右。記者探訪當地,見到有歇車坪、石灶臺、烽火臺等遺跡。
李商隱公園
地點:鄭州滎陽相關詩人:李商隱、劉禹錫等
詩人安歇之地花香伴詩情
□記者張瞧文洪波攝影
本報訊“中原詩歌走廊”上的鄭州,詩人們又留下了哪些足跡?
滎陽李商隱公園位于中原西路與商隱路交叉口,李商隱墓在這附近。清新的空氣,到處都是鳥語花香,走進去濃郁的文化氣息與自然景觀渾然天成。園林靜謐,平日鮮有人跡。這里的每一個景點,都包含著一首這位唐代大詩人的詩歌意境。
在滎陽京城路與禹錫路交叉口附近還有劉禹錫公園,園內有仿古建筑、健康步道、人工湖、草坪遍地、綠樹成蔭、花團錦簇,是一個集紀念古人、現代養生、放松休閑為一體的公園。
新鄭市城關附近的雙洎河與黃水河交匯處坐落有鄭韓故城。春秋戰國時期,鄭國和韓國在此建都年,因此稱鄭韓故城,F存城墻約16公里,是歷史上同時期保存最完整、最高大的城池之一。
另外,歐陽修墓位于新鄭市區西13公里辛店鎮歐陽寺村,村西北不遠處即是歐陽修陵園。公元年,歐陽修被宋神宗賜葬于此后,他的兒孫也相繼埋葬于此,逐漸形成了歐陽修的家族墓群,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陵園占地萬余平方米,整體布局坐北朝南,建筑為木結構仿宋風格。東配殿內是蘇軾手書《醉翁亭記》的石刻,彌足珍貴。
地點:開封鐵塔相關詩人:馮子振等
“天下第一塔”屹立已千年
□記者周斌席小超
本報開封訊“擎天一柱礙云低,破暗功同日月齊。半夜火龍翻地軸,八方星象下天梯。光搖瀲滟沿珠蚌,影落滄溟照水犀;鹧姹迫烁呷f丈,倒提鐵筆向空題!痹娙笋T子振的這首詩,描寫的是開封鐵塔元代時燃燈的盛況。
鐵塔燃燈,是古代汴梁城的一大盛會。據史料記載,宋代時,每年元宵節和中秋節,鐵塔所在的開寶寺內設花燈樂棚,張燈結彩,為百姓祈求豐年保平安。
開封鐵塔,位于今開封市北門大街鐵塔公園內,曾享有“天下第一塔”之稱,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(即公元年),因修建時位于開寶寺內,又稱“開寶寺塔”。鐵塔高55.88米,八角十三層,因遍體通砌褐色琉璃磚,渾似鐵柱,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“鐵塔”。鐵塔設計精巧,完全采用了中國傳統的木式結構形式,塔磚飾以飛天麒麟、伎樂等數十種圖案,磚與磚之間如同斧鑿,有榫有槽,壘砌嚴密合縫,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。
鐵塔建成至今已九百多年,因地理位置較高,結構堅固,雖歷代戰亂和黃河多次沖淹,開寶寺早已蕩然無存,但鐵塔依然屹立在黃河之畔。
中原詩歌走廊系列報道:
序章:
中原一廊詩歌搖曳千年星河
地圖:
中原詩歌走廊地圖帶你讀懂詩意中原
尋蹤:
《行路難》背后有何故事李白的洛陽之行遭遇了什么
李白多次到嵩山會元丹丘好友暢飲釀出《將進酒》
從鞏義經洛陽到偃師尋找一個不一樣的詩圣杜甫
高適做東李白杜甫相約中原成就我國詩歌史上巔峰
崤函古道上最后一次西行杜甫寫出“三吏”、“三別”
轉載請注明:http://www.3424311.com/kfjji/66098.html